Friday 14 October 2022

《移山图鉴》下册









看完了《移山图鉴》下册很多天,一直都没有时间去写读后感,今天就好好地写《移山图鉴》下册读后感。
《移山图鉴》分为上、中及下册,是三册附有雪隆华族历史图片集的书籍。
第三册提到有关政治事项,雪隆的发展源自十九世纪,尤其是发现锡矿后,加速了雪隆的发展。在甲必丹和各头家极力发展吉隆坡,也获得瑞天咸的赞赏,尤其是甲必丹叶亚来,而有的道路也以甲必丹为名。
书籍附有许多旧照片,甲必丹还身穿清服,也获得了清朝认可。吉隆坡也成为许多大大小小的头家必争之地,也间接地急速发展吉隆坡。头家陆佑是继叶亚来之后,是建设吉隆坡最有力的代表人物。陆佑热心教育公益,除了捐助华校外,也赞助各官方教育机构。
华人南来,落地生根,可是还不忘祖国,革命运动也也传来东南亚,身在马来亚的华人也义不容辞参与革命运动,书中附上捐助的收据作为记录。为了协助祖国,也号召了许多机工回国参战,其中一项任务就是“死亡公路”。
二战后,马来亚华人面对了马共的威胁,英国殖民政府设立了新村安置华人,隔断了新村华人与马共的联系,而许多华人也参与了反共运动。
马来亚面对马共的威胁,也极力争取独立,而华人也参与建国运动,马华公会也就成立了,并与巫统结为联盟。为了独立铺路,各社团逐步成立,争取权益,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教育和公民权。
1955年联盟挟持选举大捷,组成联合邦政府内阁,并于1957年宣布独立。
国家独立后,雪隆迅速发展,华社也加入建国运动,早就了今天发展蓬勃的雪隆一带。
书籍的许多旧照片,也附有详细的说明,让读者更加明白先贤为雪隆发展的付出,《移山图鉴》是值得一看的书籍。

《移山图鉴》





看完了《移山图鉴》上册及中册,记得上册提到的是教育,这就是华人对于教育的看法,就是穷也不能穷教育,可以理解,为什么编辑会把教育这一辑放在上册。
曾经到过吉隆坡的某一间独中,范围很大,就在市中心,学校规划得很好,很佩服!
我看了书中提到的几所学校,都是超过一百年的历史,记得朋友还说,要进入某一间独中,还必须成绩好,而且必须考试。许多家长为了进入该所学校,还无时无刻监督孩子的成绩及学习进展,希望孩子们也能挤入该校。
大家都知道学校的办校方针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,学校不断地提升,老师的教学法不断地更新,务必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学子,让学生们离开校园后,会有更好的出路。
我看了书中的照片,照片的说明都很详细,让我更够明白照片中的说明,也让我更加佩服先贤们为教育这一块做出的贡献,虽然照片中的学校,有的建筑物已经不再存在了,可是先贤为建校而立下的汗马功劳,确实值得后辈牢记。
2018年,学校欢庆百年校庆,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,三校都负责特定的活动,我也把小学必须负责的活动,拍照留念,然后记录在部落格。
为了收集三校的校庆活动,我在编辑小学的部落格的时候,也特意编辑了三校校庆的部落格,然后每一年的校庆活动,就记录活动,可惜的是,许多照片都是小学的,而中学和丹中的照片,就必须上网搜查了。
早前自己在为学校整理了旧照片,然后再把照片上载云端,有的已经破损了,有的没有信息,有的旧照片被摘录在校刊,有幸参与编辑校刊的工作,让我有机会了解学校的史记,而在二战前留下的照片更是非常珍贵,史记也让我清楚了解,先贤为教育所走过的坎坷路。
记得以前小学,我们的课室就是在中学的校园,后来拆除了,课室就建在Jalan Kelochor路旁,而中学就在Jalan Atas Banggol路旁。我们保留共用的体育馆和食堂,后来体育馆也转让给中学使用了,拥挤的食堂还是共用。
建校不容易,要走更远的路,更加不容易,希望爱吾中华这四个字,我们都能铭记在心!

《就这样白了头》

就这样白了头